正在阅读:

上海发文推动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反映了哪些养老新趋势?| 上海养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发文推动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反映了哪些养老新趋势?| 上海养老

用一个专业团队服务一个老年家庭——上海希望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习惯,聚焦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打造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刘素楠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本市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建立健全家庭照护床位设置标准、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到2025年,全市家庭照护床位新增服务对象8000人。

家庭照护床位是指依托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家庭照护为基础,以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智能化管理为支撑,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在家享受“类机构”专业照护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上海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加强家庭养老支持措施。

2019年底,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方案》,在中心城区的16个街道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服务,委托辖区内养老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人“床边”。

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是上海老龄化和高龄化相对突出的区域,辖区内的“快乐颐养老”品牌成立于2012年,是上海市养老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上海市首批“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单位。

今年65岁的王勇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日常依靠电动轮椅行动。两年前,爱人不慎从阁楼摔下来。因儿子在国外生活不便照顾,王勇便从老西门街道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购买了计时照护服务。

经过评估沟通后,服务中心派出由护士、护理员、养老管家组成的专业团队,照顾王勇爱人至其康复。在此期间,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护士杨春花定期上门测量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并为王勇爱人进行术后护理。

照护服务结束后,杨春花与王勇夫妇也成为了朋友。平时杨春花会顺路帮王勇夫妇量量血压,陪两位老人聊聊天。“王伯说以后养老就靠我们了。我告诉他,你现在身体健康,还早着嘞。”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拍摄:黄景源

“快乐颐养老”负责人王海水透露,事实上,试点初期,这一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家庭照护床位收费较低,没有既定标准可参考,不少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形成购买意愿,认为该项服务与保姆、小时工无异,而且收费更高,有些望而却步。

2021年,在黄浦区民政局的指导下,老西门街道、五里桥街道两个试点街道加大扶持力度,为社区老人提供为期6个月的惠民补贴,再加上机构本身的优惠,家床服务最低价格为360元/月。

此外,上海自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称“长护险”),至今已有近500家长护险定点居家护理服务机构,为全市30余万居家长期失能老人提供长护险照护服务。符合长护险申请条件的老人,也可以通过长护险来支付家床服务中长护险服务的部分,以此减轻经济压力。

王海水表示,试点至今,该机构已为老西门辖区内500多户家庭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目前正接受服务的家庭有300家左右,老人平均年龄81岁,以独居老人为主。

居家养老与传统养老院的服务场景完全不同。”王海水说,对居家养老而言,服务对象除了老人,还有老人家属,他们的需求综合且多元,有时候光靠护理员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此,用一个专业团队服务一个老年家庭,这比单打独斗的效率、质量都要高很多。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老西门街道家床服务分为住家照护、计时照护两大类。前者由住家护理员上门照护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居家环境清洁、洗衣做饭、喂饭、上下肢协调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服务时长15-24小时不等,老人及家属可按需定制服务内容。计时服务则包括代医、代配药、陪老人聊天外出等。

“老人年纪大了,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就会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杨春花日常主要负责管理和培训护理员的专业技能,监测老人的基础健康生理指标。她说,如果是偏瘫的老人,住家护理员就会有意地训练老人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用手杖走路,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老人不要丧失还残存的生活技能。

有些老人蛮孤独的,他们喜欢我们上门。”杨春花说,有的老人会为护士管家上门服务的数十分钟精心准备,比如提前十分钟到门口准备迎接,还有阿姨会特意挑一件好看的衣服,临走的时候,他们会送到门口,叫护士管家“下次还来”。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受访者供图

今年年初,老西门街道在上海首家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上海首个“24小时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

界面新闻在该应急服务中心观察到,里面配有数据监测大屏和应急服务值班室,可以24小时响应老年人安全预警。同时,还配备了常用生理检测仪器、应急药品与急救包等。

杨春花说,一旦老人身体不适,摁下床头呼叫设备后,服务团队就会在15分钟内赶到老人家中。此外,部分老人家中还安装了离床感应、体征监测、定位等传感设备,应急服务中心可以远程监测老人是否及时入睡、开门关门等日常情况。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经过近四年实践,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不想离家、又渴望机构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

以黄浦区为例,今年全区已新增家庭照护床位签约600余户,累计服务量达1200余户。据报道,截至目前上海已有3000多人次使用了家床服务。

但是,这与上海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人口增长快的现实需求相比,仍存在巨大缺口。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近日,上海发文明确积极推动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家庭照护床位设置标准、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到2025年,家庭照护床位新增服务对象8000人,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与此同时,上海将建立统一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信息平台,发布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合同范本,逐步形成家庭照护床位设置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发文推动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反映了哪些养老新趋势?| 上海养老

用一个专业团队服务一个老年家庭——上海希望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习惯,聚焦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打造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刘素楠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本市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建立健全家庭照护床位设置标准、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到2025年,全市家庭照护床位新增服务对象8000人。

家庭照护床位是指依托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家庭照护为基础,以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智能化管理为支撑,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在家享受“类机构”专业照护服务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上海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加强家庭养老支持措施。

2019年底,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医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方案》,在中心城区的16个街道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服务,委托辖区内养老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人“床边”。

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是上海老龄化和高龄化相对突出的区域,辖区内的“快乐颐养老”品牌成立于2012年,是上海市养老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上海市首批“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单位。

今年65岁的王勇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日常依靠电动轮椅行动。两年前,爱人不慎从阁楼摔下来。因儿子在国外生活不便照顾,王勇便从老西门街道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购买了计时照护服务。

经过评估沟通后,服务中心派出由护士、护理员、养老管家组成的专业团队,照顾王勇爱人至其康复。在此期间,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护士杨春花定期上门测量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并为王勇爱人进行术后护理。

照护服务结束后,杨春花与王勇夫妇也成为了朋友。平时杨春花会顺路帮王勇夫妇量量血压,陪两位老人聊聊天。“王伯说以后养老就靠我们了。我告诉他,你现在身体健康,还早着嘞。”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拍摄:黄景源

“快乐颐养老”负责人王海水透露,事实上,试点初期,这一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家庭照护床位收费较低,没有既定标准可参考,不少养老机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形成购买意愿,认为该项服务与保姆、小时工无异,而且收费更高,有些望而却步。

2021年,在黄浦区民政局的指导下,老西门街道、五里桥街道两个试点街道加大扶持力度,为社区老人提供为期6个月的惠民补贴,再加上机构本身的优惠,家床服务最低价格为360元/月。

此外,上海自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称“长护险”),至今已有近500家长护险定点居家护理服务机构,为全市30余万居家长期失能老人提供长护险照护服务。符合长护险申请条件的老人,也可以通过长护险来支付家床服务中长护险服务的部分,以此减轻经济压力。

王海水表示,试点至今,该机构已为老西门辖区内500多户家庭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目前正接受服务的家庭有300家左右,老人平均年龄81岁,以独居老人为主。

居家养老与传统养老院的服务场景完全不同。”王海水说,对居家养老而言,服务对象除了老人,还有老人家属,他们的需求综合且多元,有时候光靠护理员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此,用一个专业团队服务一个老年家庭,这比单打独斗的效率、质量都要高很多。

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老西门街道家床服务分为住家照护、计时照护两大类。前者由住家护理员上门照护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居家环境清洁、洗衣做饭、喂饭、上下肢协调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服务时长15-24小时不等,老人及家属可按需定制服务内容。计时服务则包括代医、代配药、陪老人聊天外出等。

“老人年纪大了,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就会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杨春花日常主要负责管理和培训护理员的专业技能,监测老人的基础健康生理指标。她说,如果是偏瘫的老人,住家护理员就会有意地训练老人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用手杖走路,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老人不要丧失还残存的生活技能。

有些老人蛮孤独的,他们喜欢我们上门。”杨春花说,有的老人会为护士管家上门服务的数十分钟精心准备,比如提前十分钟到门口准备迎接,还有阿姨会特意挑一件好看的衣服,临走的时候,他们会送到门口,叫护士管家“下次还来”。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受访者供图

今年年初,老西门街道在上海首家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上海首个“24小时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

界面新闻在该应急服务中心观察到,里面配有数据监测大屏和应急服务值班室,可以24小时响应老年人安全预警。同时,还配备了常用生理检测仪器、应急药品与急救包等。

杨春花说,一旦老人身体不适,摁下床头呼叫设备后,服务团队就会在15分钟内赶到老人家中。此外,部分老人家中还安装了离床感应、体征监测、定位等传感设备,应急服务中心可以远程监测老人是否及时入睡、开门关门等日常情况。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经过近四年实践,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不想离家、又渴望机构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

以黄浦区为例,今年全区已新增家庭照护床位签约600余户,累计服务量达1200余户。据报道,截至目前上海已有3000多人次使用了家床服务。

但是,这与上海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人口增长快的现实需求相比,仍存在巨大缺口。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近日,上海发文明确积极推动家庭照护床位规范发展,提出建立健全家庭照护床位设置标准、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到2025年,家庭照护床位新增服务对象8000人,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与此同时,上海将建立统一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信息平台,发布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合同范本,逐步形成家庭照护床位设置标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