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殡葬生态学:欧洲“绿色殡葬”的兴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殡葬生态学:欧洲“绿色殡葬”的兴起

传统土葬和火葬方式对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探索最生态环保的殡葬方式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哪些未知和挑战?

文|创瞰巴黎 Samuel Belaud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转型的风潮正逐渐吹向殡葬行业。从传统的土葬和火葬方式到涌现的新型环保殡葬方法,殡葬方式正经历着潜移默化的变革。其中,绿色墓地的出现引人瞩目。传统土葬和火葬方式对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探索最生态环保的殡葬方式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哪些未知和挑战?

一览:

  • 在法国,只有三种合法的殡葬方式:土葬、火葬,以及将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
  • 然而,土葬和火葬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土葬大约会排放833千克二氧化碳。
  • 欧美正涌现出一批新型环保殡葬方式,如“冷冻葬法”、“水葬法”和“人类遗体堆肥法”。
  • 这些绿色殡葬方法体现了“魂归大地”的理念,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保的渴望。
  • 与此同时,墓地也在演变成鼓励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空间。

生态转型之风也刮向了殡葬行业:一方面,新型殡葬方式正慢慢涌现;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生态影响,传统土葬和火葬法也在不断演变。其中,以绿色墓地的出现最为显著。

法国前文化部长André Malraux曾说过:“最美的坟墓,非人类记忆莫属”。但什么才是最生态环保的坟墓?答案仍是未知。我们愈发关注死亡对环境的影响,但解决方案依旧屈指可数。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社会学家兼临终和丧亲专家Martin Julier-Costes指出:“法国只有两种合法的殡葬方式——土葬和火葬。人们也可以选择将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但很少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当前,多数葬礼仍是土葬(占60%左右),不过自19世纪末开始允许火葬以来,后者的普及度正不断提升。法国葬礼信息协会(Afif)的数据显示,2022年,火葬占葬礼总数的41%,在许多城镇超过50%。

土葬和火葬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带来温室气体排放、消耗自然资源并污染土壤。法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其中一项于2017年由巴黎市殡葬服务机构委托进行[1]。该研究结果显示,一次土葬大约会排放833千克二氧化碳。这相当于一辆私家车行驶4000公里,或生产741升啤酒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01 新型殡葬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市面上正涌现出一批新型环保殡葬方式,但均未在法国实现合法化。瑞典提出了一种“冷冻葬法”(promession),即利用极度寒冷的环境(液氮浴)来冷冻人体,然后将其变成粉末。与之相反,“水葬法”(aquamation)则是先将尸体溶解在93摄氏度的碱性溶液中,然后再将骨头变成粉末。Costes解释道:“水葬法已经在北美实现了合法化,但技术仍不成熟。”

“人类遗体堆肥法”(terramation)的核心是元素之间的转化,它不涉及任何液态反应,而是使人体回到“腐殖质状态”。遗体堆肥可以分三个步骤,涉及地面、地上、地下三个不同层级。首先,在地面进行腐殖化处理,将尸体放在碎料床上,然后用有机物覆盖;其次,用分解容器对尸体进行分解,如美国Recompose公司推出的“分解胶囊机”,并在几周内制成堆肥,然后交给家人;最后,便是无棺土葬,即用裹尸布包住分解后的堆肥进行土葬,让土壤焕发生机。Julier-Costes称,“这样一来,我们便是在‘变旧为新’。毕竟,直到拿破仑时代之后,法国才开始强制使用棺材。”

02 回归大地

Julier-Costes经常在自己的个人主页[2]上分享他的想法和作品。他称,上述殡葬方式调动了人们对“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成为自然元素并回归大地”的想象。不过,这些举措的兴起并不仅仅源自对生态环保的渴望,“有些人是受印度教或佛教等东方宗教的启发,才开始关注遗体的归宿。”上述方式有利于实现生命、身体、自然和精神之间的统一。其中,“人类遗体堆肥法”尤其体现了“回归大地”这一理念,即在大自然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以成为自然养分的方式,建立生死之间的良性循环。这种生死循环在其他精神信仰中也较为多见,如动物主义、萨满主义,以及法国人文学家Philippe Descola、哲学家Baptiste Morizot等知识分子信奉的新生命哲学。”

与此同时,Julier-Costes注意到,人们对社会行为个性化的推崇,也是“个性化殡葬愈发受欢迎”的原因。这种方式能让你显得“与众不同”,即“摒弃主流宗教或文化所推崇的传统殡葬方式,按自己的喜好与这个世界告别。”

03 从墓碑林立的荒地到休憩花园

推动部分环保殡葬方式的合法化固然重要,但在此之前,应首先针对墓地推行变革,减少殡葬对环境的影响。法国的墓地基本都是砾石和矿石。巴黎市殡葬服务机构委托进行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法国的很多墓穴和墓碑都来自东南亚,因进口和安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超出5次以上的火葬。”

在此背景下,我们急须让墓碑林立的荒地转型成为可供生物休憩的花园。如同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Père Lachaise),以及尼奥尔、凡尔赛、里昂和格勒诺布尔的园林公墓一样,“我们的墓地也在逐渐成为更加绿色的景观空间,”Julier-Costes称。巴黎市政府指出,2010年至2020年间,墓地中出现过黄鼠狼、狐狸、灰林鸮等140种动物的身影,且“观察到了220多种野生植物。”

法兰西岛生物多样性机构( le-de-France Biodiversity Agency)最近开展的Living Cemeteries研究表明,这些墓地拥有可观的生物多样性承载能力。不过研究也指出,墓地依旧“矿化严重”,暗示着绿化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能为野生动物和当地居民带来益处(城市绿肺效应),还能获益那些葬在公墓,或是想以环保方式下葬的居民。Julier-Costes指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出台政策绿化殡葬业”,比如法国里昂市。

04 为殡葬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上述内容并不是殡葬业绿色转型的全貌,例如,殡葬的生态足迹方面仍旧缺乏相关研究。Julier-Costes称:“当下,我们甚至找不到一项结合了生物学、水文学和化学来探讨土葬和火葬对土壤、空气、水循环,以及殡葬服务和相关护理影响的可靠研究。”巴黎市殡葬服务机构委托进行的研究“虽然很有意思,但差点火候”。

因此,他呼吁政府正视这一问题,客观看待殡葬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必要措施,使殡葬业更加绿色环保。也许,明天我们就能以植物裹尸,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归土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殡葬生态学:欧洲“绿色殡葬”的兴起

传统土葬和火葬方式对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探索最生态环保的殡葬方式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哪些未知和挑战?

文|创瞰巴黎 Samuel Belaud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转型的风潮正逐渐吹向殡葬行业。从传统的土葬和火葬方式到涌现的新型环保殡葬方法,殡葬方式正经历着潜移默化的变革。其中,绿色墓地的出现引人瞩目。传统土葬和火葬方式对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探索最生态环保的殡葬方式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哪些未知和挑战?

一览:

  • 在法国,只有三种合法的殡葬方式:土葬、火葬,以及将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
  • 然而,土葬和火葬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土葬大约会排放833千克二氧化碳。
  • 欧美正涌现出一批新型环保殡葬方式,如“冷冻葬法”、“水葬法”和“人类遗体堆肥法”。
  • 这些绿色殡葬方法体现了“魂归大地”的理念,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保的渴望。
  • 与此同时,墓地也在演变成鼓励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空间。

生态转型之风也刮向了殡葬行业:一方面,新型殡葬方式正慢慢涌现;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生态影响,传统土葬和火葬法也在不断演变。其中,以绿色墓地的出现最为显著。

法国前文化部长André Malraux曾说过:“最美的坟墓,非人类记忆莫属”。但什么才是最生态环保的坟墓?答案仍是未知。我们愈发关注死亡对环境的影响,但解决方案依旧屈指可数。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社会学家兼临终和丧亲专家Martin Julier-Costes指出:“法国只有两种合法的殡葬方式——土葬和火葬。人们也可以选择将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但很少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当前,多数葬礼仍是土葬(占60%左右),不过自19世纪末开始允许火葬以来,后者的普及度正不断提升。法国葬礼信息协会(Afif)的数据显示,2022年,火葬占葬礼总数的41%,在许多城镇超过50%。

土葬和火葬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带来温室气体排放、消耗自然资源并污染土壤。法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其中一项于2017年由巴黎市殡葬服务机构委托进行[1]。该研究结果显示,一次土葬大约会排放833千克二氧化碳。这相当于一辆私家车行驶4000公里,或生产741升啤酒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01 新型殡葬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市面上正涌现出一批新型环保殡葬方式,但均未在法国实现合法化。瑞典提出了一种“冷冻葬法”(promession),即利用极度寒冷的环境(液氮浴)来冷冻人体,然后将其变成粉末。与之相反,“水葬法”(aquamation)则是先将尸体溶解在93摄氏度的碱性溶液中,然后再将骨头变成粉末。Costes解释道:“水葬法已经在北美实现了合法化,但技术仍不成熟。”

“人类遗体堆肥法”(terramation)的核心是元素之间的转化,它不涉及任何液态反应,而是使人体回到“腐殖质状态”。遗体堆肥可以分三个步骤,涉及地面、地上、地下三个不同层级。首先,在地面进行腐殖化处理,将尸体放在碎料床上,然后用有机物覆盖;其次,用分解容器对尸体进行分解,如美国Recompose公司推出的“分解胶囊机”,并在几周内制成堆肥,然后交给家人;最后,便是无棺土葬,即用裹尸布包住分解后的堆肥进行土葬,让土壤焕发生机。Julier-Costes称,“这样一来,我们便是在‘变旧为新’。毕竟,直到拿破仑时代之后,法国才开始强制使用棺材。”

02 回归大地

Julier-Costes经常在自己的个人主页[2]上分享他的想法和作品。他称,上述殡葬方式调动了人们对“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成为自然元素并回归大地”的想象。不过,这些举措的兴起并不仅仅源自对生态环保的渴望,“有些人是受印度教或佛教等东方宗教的启发,才开始关注遗体的归宿。”上述方式有利于实现生命、身体、自然和精神之间的统一。其中,“人类遗体堆肥法”尤其体现了“回归大地”这一理念,即在大自然中生活一段时间后,“以成为自然养分的方式,建立生死之间的良性循环。这种生死循环在其他精神信仰中也较为多见,如动物主义、萨满主义,以及法国人文学家Philippe Descola、哲学家Baptiste Morizot等知识分子信奉的新生命哲学。”

与此同时,Julier-Costes注意到,人们对社会行为个性化的推崇,也是“个性化殡葬愈发受欢迎”的原因。这种方式能让你显得“与众不同”,即“摒弃主流宗教或文化所推崇的传统殡葬方式,按自己的喜好与这个世界告别。”

03 从墓碑林立的荒地到休憩花园

推动部分环保殡葬方式的合法化固然重要,但在此之前,应首先针对墓地推行变革,减少殡葬对环境的影响。法国的墓地基本都是砾石和矿石。巴黎市殡葬服务机构委托进行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法国的很多墓穴和墓碑都来自东南亚,因进口和安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超出5次以上的火葬。”

在此背景下,我们急须让墓碑林立的荒地转型成为可供生物休憩的花园。如同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Père Lachaise),以及尼奥尔、凡尔赛、里昂和格勒诺布尔的园林公墓一样,“我们的墓地也在逐渐成为更加绿色的景观空间,”Julier-Costes称。巴黎市政府指出,2010年至2020年间,墓地中出现过黄鼠狼、狐狸、灰林鸮等140种动物的身影,且“观察到了220多种野生植物。”

法兰西岛生物多样性机构( le-de-France Biodiversity Agency)最近开展的Living Cemeteries研究表明,这些墓地拥有可观的生物多样性承载能力。不过研究也指出,墓地依旧“矿化严重”,暗示着绿化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能为野生动物和当地居民带来益处(城市绿肺效应),还能获益那些葬在公墓,或是想以环保方式下葬的居民。Julier-Costes指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出台政策绿化殡葬业”,比如法国里昂市。

04 为殡葬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

上述内容并不是殡葬业绿色转型的全貌,例如,殡葬的生态足迹方面仍旧缺乏相关研究。Julier-Costes称:“当下,我们甚至找不到一项结合了生物学、水文学和化学来探讨土葬和火葬对土壤、空气、水循环,以及殡葬服务和相关护理影响的可靠研究。”巴黎市殡葬服务机构委托进行的研究“虽然很有意思,但差点火候”。

因此,他呼吁政府正视这一问题,客观看待殡葬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必要措施,使殡葬业更加绿色环保。也许,明天我们就能以植物裹尸,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归土壤。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