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教育总监:在不确定性中,寻找中英高等教育合作的可能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教育总监:在不确定性中,寻找中英高等教育合作的可能性

“反向留学”的现象只存在于一些特定项目和课程中,并非是留学全貌。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琼烨

“过去二三十年间,科学、工程、技术类理科专业和商科专业一直是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热门专业。但过去五年,选择音乐、艺术和考古等专业的学生人数变多了。”

日前,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教育总监史蕾在接受界面教育专访时表示。史蕾的同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包迈岫(Matt Burney)也表示,在和中国打交道的二十多年里,他注意到中国学生赴英留学不再是清一色的“学商科”,在专业选择上呈现出更多的多元化和自主性。

包迈岫在千禧之交就与中国结缘,在他的领导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重庆设立了西南区办公室,其位于上海的英国中心建成,在全球100多个办公室构成的业务网络中,他所带领的中国区是最大的业务网络区域之一。

新冠大流行下,中英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受到阻碍,在无法面对面交流的现实下,线上远程形式成为唯一的选项。包迈岫表示,尽管面临交流挑战,中英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仍保持着良好关系。

“中英高校之间的沟通远不止听懂彼此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理解彼此的文化和想法。”在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拥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史蕾,特别提到跨文化传播能力。

史蕾认为,英国高等教育行业各部门都应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国际化。新的职业身份下,她领导在中国和东亚地区通过不同类型的资金和商业模式,开发和实施中英教育合作下各种伙伴关系、项目和合同。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搭建了留英校友网络,为归国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源,以应对任何形式的行业寒冬。采访中,针对各种形式的大学排名,包迈岫特别提到,国内雇主应该关注应聘者自身能力以及和岗位的匹配度,而不是其所毕业的大学排名是否位于榜单前列。

近日,界面教育对史蕾和包迈岫进行了专访,聊了聊中英两国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的合作交流、留学趋势以及海归人才的就业。

以下是采访实录,刊发有所删减。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左: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教育总监史蕾;右: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包迈岫(Matt Burney)

界面教育:今年中国大陆学生的申请需求保持强劲,留学专业的选择上有哪些变化?驱动力是什么?

史蕾: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科学、工程、技术类理科专业和商科专业一直是传统的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热门专业。但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确实看到了有非常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自己的兴趣。因此你会看到选择音乐、艺术和考古等专业的学生人数变多了。

转变的因素不仅有学生自己的兴趣追求,他们现在也更加关注全球问题。最近我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关于学习建设智慧城市、关注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业的咨询。中国学生对一系列真正有助于应对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全球性挑战的项目越来越感兴趣,这真的很令人欣喜。

英国的大学也在尝试引入奖学金,以支持中国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例如去年,我们提供了法律奖学金,今年,我们将推出更多艺术和人文学科方面的奖学金。

包迈岫:90年代末,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英国刚成为中国人的学习目的地。当时我和很多中国学生交谈,他们想学习的专业大多与商业、科技相关。背后原因通常是父母希望自己学习这些领域。而现在一个有趣的转变是,年轻人开始自己决定,由兴趣驱动,追逐自己的梦想。

界面教育:是否注意到“反向留学”?对留学班里大多是中国学生怎么看?

史蕾: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也正试图向社会澄清其中的一些误解。2022年,英国约有300万人在大学学习,其中中国学生约14.4万人。这表示在英国的大学里,中国学生的比例不到5%。

有时中国学生在选择一些特定的院校和课程方面,尤其是一年制硕士项目上,会比较类似。不过,英国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会,英国大学也是如此。“反向留学”的现象只存在于一些特定项目和课程中,并非是留学全貌。

包迈岫:这又回到了我刚才所说的一点,他们必须真正确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他们,包括考虑该学科中学生群体构成的多样性。这些问题是他们在真正决定去哪里学习,以及学习什么之前就需要询问和了解清楚的。

界面教育:新冠大流行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大学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GRE、GMAT等标化考试成绩,在你看来,这一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史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GMAT和GRE考试更多是入读北美地区院校的要求,因此我把这理解为一个更宽泛的问题,即我们如何消除这些障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从英国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帮助学生申请并能够在英国接受高质量教育是我们的根本动力。很多阻碍能否消除取决于各大学的规定,我们和一些大学致力于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解决一些困难。我们希望确保学生毕业时,他们能够获得自己和社会所期望的同等水平的成就。

在我看来,这种为学生减少一些入学障碍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但肯定是在确保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或质量的前提下。

界面教育:大学排名受争议,个别高校甚至被曝数据造假。高校和社会如何引导让学生不过度依赖大学排名?

包迈岫:大学不应该伪造排名,我们需要有效的标准和审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任何类型的排名都应该是有效和真实的。

就排名本身而言,不能说它们毫无意义。学生选择学校时,大多会参考排名。但根据我在国际教育领域的25年经验,最终的选择并不应该取决于大学排名,而是大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先明确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通过海外学习获得什么?我的长期抱负是什么?选择的这门学科能否帮我实现目标?这是国际教育成功的关键。

中国社会历来很看重排名,或许我们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一点。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明白,大学排名并不一定反映其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他们在特定领域工作的适应程度。未来的雇主必须真正关注应聘者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而不是他们所上的大学。

界面教育: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目前在中国开展了哪些主要项目?

史蕾: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在地区基础上运作的,与南亚、东亚合作密切,将这些不同国家的需求与英国联系起来。对于中国,我们今后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已经确定的一个关键领域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帮助英国年轻人和大学了解如何在中国运营和工作。

其一是我们的中文培优项目(MEP),帮英国学校进行汉语学习和教学。自2016年启动以来,我们已支持了7000多名学生在学校学习普通话。在新冠大流行前,我们还与中国教育部密切合作,确保这些学生在中国度过一段时间,了解并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兴趣。

此外,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让中国学生在不涉足英国的情况下从英国学位中受益。一些英国的院校,例如诺丁汉大学、利物浦大学等,与中国40多所大学合作建立了联合学院,学生可以通过交换学习获得学位。我们也支持中英两国的高校在研究领域的合作,提升学习体验和课程的国际化程度。

界面教育:你曾参与制定跨国教育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在市场推广上,遇到过哪些挑战?

史蕾:英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从根本上来说是非常不同的。因此,理解决策是如何进行的,建立创新的合作空间,对建立两国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市场推广和传播方面,特别在留学领域的一个挑战是跨文化传播能力。我们在语言互译时,可能因文化不通而造成解码有误。交流不仅仅是翻译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准确表达各自的看法和思考。

我一直强调的是建立跨文化交流能力。比如学校的教师团队如何理解跨文化能力?学者中有多少人有国际经验?大学是如何鼓励研究、促进学术教师、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活动,以提升学习能力建设的?在设计课程时,是否关注国际案例?对中英两国的大学而言,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仍需要继续致力于建设自己的跨文化能力。

界面教育:2020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为中国校友搭建了留英校友网(Alumni UK),在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校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哪些帮助?

史蕾: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项重大升级,将所有中国校友数据链接到我们的全球平台,为中英校友带来在中国的就业机会。我们每月都会以线下或线上的形式频繁举办活动,让这些刚从本科毕业的年轻毕业生了解就业市场,并将他们与资深校友联系起来。

此外,我们也会定期举办招聘会,帮助毕业生就业。每隔一年,我们也会举办一场“Global Alumni Award”活动,邀请所有在中国的英国校友提名并与我们分享他们毕业以来所做的杰出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教育总监:在不确定性中,寻找中英高等教育合作的可能性

“反向留学”的现象只存在于一些特定项目和课程中,并非是留学全貌。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琼烨

“过去二三十年间,科学、工程、技术类理科专业和商科专业一直是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热门专业。但过去五年,选择音乐、艺术和考古等专业的学生人数变多了。”

日前,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教育总监史蕾在接受界面教育专访时表示。史蕾的同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包迈岫(Matt Burney)也表示,在和中国打交道的二十多年里,他注意到中国学生赴英留学不再是清一色的“学商科”,在专业选择上呈现出更多的多元化和自主性。

包迈岫在千禧之交就与中国结缘,在他的领导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重庆设立了西南区办公室,其位于上海的英国中心建成,在全球100多个办公室构成的业务网络中,他所带领的中国区是最大的业务网络区域之一。

新冠大流行下,中英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受到阻碍,在无法面对面交流的现实下,线上远程形式成为唯一的选项。包迈岫表示,尽管面临交流挑战,中英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仍保持着良好关系。

“中英高校之间的沟通远不止听懂彼此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理解彼此的文化和想法。”在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拥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史蕾,特别提到跨文化传播能力。

史蕾认为,英国高等教育行业各部门都应广泛且深入地参与国际化。新的职业身份下,她领导在中国和东亚地区通过不同类型的资金和商业模式,开发和实施中英教育合作下各种伙伴关系、项目和合同。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搭建了留英校友网络,为归国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源,以应对任何形式的行业寒冬。采访中,针对各种形式的大学排名,包迈岫特别提到,国内雇主应该关注应聘者自身能力以及和岗位的匹配度,而不是其所毕业的大学排名是否位于榜单前列。

近日,界面教育对史蕾和包迈岫进行了专访,聊了聊中英两国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的合作交流、留学趋势以及海归人才的就业。

以下是采访实录,刊发有所删减。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左: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教育总监史蕾;右: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包迈岫(Matt Burney)

界面教育:今年中国大陆学生的申请需求保持强劲,留学专业的选择上有哪些变化?驱动力是什么?

史蕾: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科学、工程、技术类理科专业和商科专业一直是传统的中国学生选择最多的热门专业。但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确实看到了有非常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自己的兴趣。因此你会看到选择音乐、艺术和考古等专业的学生人数变多了。

转变的因素不仅有学生自己的兴趣追求,他们现在也更加关注全球问题。最近我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关于学习建设智慧城市、关注气候和可持续发展专业的咨询。中国学生对一系列真正有助于应对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全球性挑战的项目越来越感兴趣,这真的很令人欣喜。

英国的大学也在尝试引入奖学金,以支持中国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例如去年,我们提供了法律奖学金,今年,我们将推出更多艺术和人文学科方面的奖学金。

包迈岫:90年代末,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英国刚成为中国人的学习目的地。当时我和很多中国学生交谈,他们想学习的专业大多与商业、科技相关。背后原因通常是父母希望自己学习这些领域。而现在一个有趣的转变是,年轻人开始自己决定,由兴趣驱动,追逐自己的梦想。

界面教育:是否注意到“反向留学”?对留学班里大多是中国学生怎么看?

史蕾: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也正试图向社会澄清其中的一些误解。2022年,英国约有300万人在大学学习,其中中国学生约14.4万人。这表示在英国的大学里,中国学生的比例不到5%。

有时中国学生在选择一些特定的院校和课程方面,尤其是一年制硕士项目上,会比较类似。不过,英国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会,英国大学也是如此。“反向留学”的现象只存在于一些特定项目和课程中,并非是留学全貌。

包迈岫:这又回到了我刚才所说的一点,他们必须真正确定这门课程是否适合他们,包括考虑该学科中学生群体构成的多样性。这些问题是他们在真正决定去哪里学习,以及学习什么之前就需要询问和了解清楚的。

界面教育:新冠大流行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大学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GRE、GMAT等标化考试成绩,在你看来,这一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史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GMAT和GRE考试更多是入读北美地区院校的要求,因此我把这理解为一个更宽泛的问题,即我们如何消除这些障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从英国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帮助学生申请并能够在英国接受高质量教育是我们的根本动力。很多阻碍能否消除取决于各大学的规定,我们和一些大学致力于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解决一些困难。我们希望确保学生毕业时,他们能够获得自己和社会所期望的同等水平的成就。

在我看来,这种为学生减少一些入学障碍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但肯定是在确保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或质量的前提下。

界面教育:大学排名受争议,个别高校甚至被曝数据造假。高校和社会如何引导让学生不过度依赖大学排名?

包迈岫:大学不应该伪造排名,我们需要有效的标准和审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任何类型的排名都应该是有效和真实的。

就排名本身而言,不能说它们毫无意义。学生选择学校时,大多会参考排名。但根据我在国际教育领域的25年经验,最终的选择并不应该取决于大学排名,而是大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先明确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想通过海外学习获得什么?我的长期抱负是什么?选择的这门学科能否帮我实现目标?这是国际教育成功的关键。

中国社会历来很看重排名,或许我们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一点。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明白,大学排名并不一定反映其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他们在特定领域工作的适应程度。未来的雇主必须真正关注应聘者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而不是他们所上的大学。

界面教育: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目前在中国开展了哪些主要项目?

史蕾: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在地区基础上运作的,与南亚、东亚合作密切,将这些不同国家的需求与英国联系起来。对于中国,我们今后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已经确定的一个关键领域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帮助英国年轻人和大学了解如何在中国运营和工作。

其一是我们的中文培优项目(MEP),帮英国学校进行汉语学习和教学。自2016年启动以来,我们已支持了7000多名学生在学校学习普通话。在新冠大流行前,我们还与中国教育部密切合作,确保这些学生在中国度过一段时间,了解并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兴趣。

此外,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让中国学生在不涉足英国的情况下从英国学位中受益。一些英国的院校,例如诺丁汉大学、利物浦大学等,与中国40多所大学合作建立了联合学院,学生可以通过交换学习获得学位。我们也支持中英两国的高校在研究领域的合作,提升学习体验和课程的国际化程度。

界面教育:你曾参与制定跨国教育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在市场推广上,遇到过哪些挑战?

史蕾:英国和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从根本上来说是非常不同的。因此,理解决策是如何进行的,建立创新的合作空间,对建立两国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市场推广和传播方面,特别在留学领域的一个挑战是跨文化传播能力。我们在语言互译时,可能因文化不通而造成解码有误。交流不仅仅是翻译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准确表达各自的看法和思考。

我一直强调的是建立跨文化交流能力。比如学校的教师团队如何理解跨文化能力?学者中有多少人有国际经验?大学是如何鼓励研究、促进学术教师、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活动,以提升学习能力建设的?在设计课程时,是否关注国际案例?对中英两国的大学而言,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仍需要继续致力于建设自己的跨文化能力。

界面教育:2020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为中国校友搭建了留英校友网(Alumni UK),在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校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哪些帮助?

史蕾: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项重大升级,将所有中国校友数据链接到我们的全球平台,为中英校友带来在中国的就业机会。我们每月都会以线下或线上的形式频繁举办活动,让这些刚从本科毕业的年轻毕业生了解就业市场,并将他们与资深校友联系起来。

此外,我们也会定期举办招聘会,帮助毕业生就业。每隔一年,我们也会举办一场“Global Alumni Award”活动,邀请所有在中国的英国校友提名并与我们分享他们毕业以来所做的杰出工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