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建产工程开工,新疆10亿吨级油田迎来大开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建产工程开工,新疆10亿吨级油田迎来大开发

老油田正在通过向地下深处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而重获新生。

文|石油Link  

继2022年油气产量大丰收之后,中国石油又有了油气大动作。

近日,中国石油富满油田500万吨产能建设开工。这也意味着富满油田地下10亿吨油气储量终于迎来了大开发。

01、超深油田迎来大开发

富满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两大含油气区之间,含油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纵深油气资源超过10亿吨。

2021年以来,塔里木油田就主攻这个沙漠腹地的超深油田,先后钻成满深3、富源3等5口日产千吨超深井和32口百吨井。

塔里木油田还创新了地质理论,攻克了开发难题,勘探开发在哈得、富源、果勒、满深等区块相继突破,含油气范围不断西延东扩、南进深拓,形成了横向百里连片、纵向千米含油10亿吨级的大场面。

2022年,富满油田年产油气达到309.05万吨,累计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呈现出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也成为我国7500米以深建成的规模最大、开发效益最好的油田。

近日,中国石油又要加大这个超深油田的勘探开发力度了。

2月10日,中国石油启动了富满油田500万吨产能建设工程开工仪式。

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将充分释放油气产能,推动富满油田快速建产大幅上产,支撑2025年建成年产油气当量500万吨的大油田。

若依此计算,到2025年,塔里木油田有望实现年产量3500万吨。这其中富满油田将成为塔里木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建产工程将计划新建1座年处理原油200万吨、日处理天然气200万立方米的联合站,配套建设220余公里输油气管线及相关辅助生产装置,部署上钻一批新井大力提升油气生产能力,确保“十四五”末富满油田上产500万吨,并稳产7年。

工程的地面骨架部分计划于今年10月30日建成,后续投产的新井可就近接入处理系统,解决富满油田产量增长较快和油气处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满足富满油田上产500万吨油气处理输送需求。

富满油田的建产工程的开工也意味着这个10亿吨级大油田终于要迎来大开发了。

02、油田的“潜力股”

富满油田,虽然已经发现了十年,但在深层、超深层的开发依然还处于初期,其已经成为塔里木油田增储上产的潜力股。

富满油田在勘探开发方面的成功也预示着我国深层、超深层在油气增储上产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比如,博孜-大北-克深气区是另一个超深层油气区,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2012年投入全面开发至今,累计钻探超深井160多口,气区产量以每年10亿立方米的速度快速攀升。

塔里木油田在这里已经开发4个千亿立方米规模、7个500亿立方米规模超深气田,建成天然气配套产能160亿立方米。

现在,我国超过8000米油气井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被发现。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

中国石化顺北油气田被誉为“深地一号”,储层平均埋深超过8000米。2022年,顺北油气田4号、8号断裂带19口井获千吨高产油气流,新增油气探明储量5760万吨、1226亿立方米,油气控制储量4026万吨、2172亿立方米。

另外,在四川盆地中国石化也已经获得了普光、元坝、川西和威荣等四个深层海相大气田。

未来,随着我国勘探开发技术的逐步取得突破,地下深处还将有更多油气资源等待被发现。

03、老油田的“新生”

当下,很多陆上常规石油探明率已经达到了50%,尤其是一些老油田,已经进入了勘探开发中后期,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

未来,如何保证老油田持续稳产?扩展油气勘探空间,向地下更深处进发或许会成为破解老油田稳产难的新钥匙。

向地下深处探索更多油气资源,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深层、超深层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持续加大的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从资源量方面来看,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数据显示,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高达671亿吨油气当量,占油气资源总量的34%,分布在我国六大含油气盆地中。

比如,塔里木盆地埋深在6000米至1万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分别占其总资源量的83.2%和63.9%。

从勘探开发方面来看,近年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不断加码,为老油田推进深地领域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大庆油田就通过向地下深处勘探,找到了另一个“大庆”。2021年,大庆油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为油田稳产提供了良好的接续潜力。

胜利油田同样也是老油田,通过向深部地层勘探,取得了页岩油和东部济阳深层、西部准中深层勘探的新突破。

还有新疆油田、吉林油田、江苏油田等,这些老油田都通过向地层深处探索而获得了更多的油气资源。

老油田正在通过向地下深处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而重获新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建产工程开工,新疆10亿吨级油田迎来大开发

老油田正在通过向地下深处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而重获新生。

文|石油Link  

继2022年油气产量大丰收之后,中国石油又有了油气大动作。

近日,中国石油富满油田500万吨产能建设开工。这也意味着富满油田地下10亿吨油气储量终于迎来了大开发。

01、超深油田迎来大开发

富满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两大含油气区之间,含油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纵深油气资源超过10亿吨。

2021年以来,塔里木油田就主攻这个沙漠腹地的超深油田,先后钻成满深3、富源3等5口日产千吨超深井和32口百吨井。

塔里木油田还创新了地质理论,攻克了开发难题,勘探开发在哈得、富源、果勒、满深等区块相继突破,含油气范围不断西延东扩、南进深拓,形成了横向百里连片、纵向千米含油10亿吨级的大场面。

2022年,富满油田年产油气达到309.05万吨,累计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呈现出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也成为我国7500米以深建成的规模最大、开发效益最好的油田。

近日,中国石油又要加大这个超深油田的勘探开发力度了。

2月10日,中国石油启动了富满油田500万吨产能建设工程开工仪式。

该工程建成投产后,将充分释放油气产能,推动富满油田快速建产大幅上产,支撑2025年建成年产油气当量500万吨的大油田。

若依此计算,到2025年,塔里木油田有望实现年产量3500万吨。这其中富满油田将成为塔里木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建产工程将计划新建1座年处理原油200万吨、日处理天然气200万立方米的联合站,配套建设220余公里输油气管线及相关辅助生产装置,部署上钻一批新井大力提升油气生产能力,确保“十四五”末富满油田上产500万吨,并稳产7年。

工程的地面骨架部分计划于今年10月30日建成,后续投产的新井可就近接入处理系统,解决富满油田产量增长较快和油气处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满足富满油田上产500万吨油气处理输送需求。

富满油田的建产工程的开工也意味着这个10亿吨级大油田终于要迎来大开发了。

02、油田的“潜力股”

富满油田,虽然已经发现了十年,但在深层、超深层的开发依然还处于初期,其已经成为塔里木油田增储上产的潜力股。

富满油田在勘探开发方面的成功也预示着我国深层、超深层在油气增储上产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比如,博孜-大北-克深气区是另一个超深层油气区,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2012年投入全面开发至今,累计钻探超深井160多口,气区产量以每年10亿立方米的速度快速攀升。

塔里木油田在这里已经开发4个千亿立方米规模、7个500亿立方米规模超深气田,建成天然气配套产能160亿立方米。

现在,我国超过8000米油气井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被发现。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

中国石化顺北油气田被誉为“深地一号”,储层平均埋深超过8000米。2022年,顺北油气田4号、8号断裂带19口井获千吨高产油气流,新增油气探明储量5760万吨、1226亿立方米,油气控制储量4026万吨、2172亿立方米。

另外,在四川盆地中国石化也已经获得了普光、元坝、川西和威荣等四个深层海相大气田。

未来,随着我国勘探开发技术的逐步取得突破,地下深处还将有更多油气资源等待被发现。

03、老油田的“新生”

当下,很多陆上常规石油探明率已经达到了50%,尤其是一些老油田,已经进入了勘探开发中后期,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

未来,如何保证老油田持续稳产?扩展油气勘探空间,向地下更深处进发或许会成为破解老油田稳产难的新钥匙。

向地下深处探索更多油气资源,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深层、超深层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持续加大的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从资源量方面来看,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数据显示,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高达671亿吨油气当量,占油气资源总量的34%,分布在我国六大含油气盆地中。

比如,塔里木盆地埋深在6000米至1万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分别占其总资源量的83.2%和63.9%。

从勘探开发方面来看,近年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在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不断加码,为老油田推进深地领域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大庆油田就通过向地下深处勘探,找到了另一个“大庆”。2021年,大庆油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为油田稳产提供了良好的接续潜力。

胜利油田同样也是老油田,通过向深部地层勘探,取得了页岩油和东部济阳深层、西部准中深层勘探的新突破。

还有新疆油田、吉林油田、江苏油田等,这些老油田都通过向地层深处探索而获得了更多的油气资源。

老油田正在通过向地下深处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而重获新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