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未来新能源车将用掉一成全国发电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未来新能源车将用掉一成全国发电量

白皮书提出,充电场站应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布局虚拟电厂业务。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记者 | 戴晶晶

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用电量,将占到全国发、用电量的10%以上,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用电行业之一。

3月7日,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下称中国充电联盟)联合能链智电(NASDAQNAAS 发布《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 (下称《白皮书》)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在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于翔提到,充电行业对电力容量的需求呈现几何式地倍增,或许在十年内,整体规模还会增长15-20倍。

充电桩主要分为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和自用充电桩。根据中国充电联盟,中国最主要的公共充电桩运营商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和小桔充电,五者累计市场占比近70%。

充电桩又能分交流桩和直流桩两大类。交流桩俗称慢充桩功率一般为7千瓦;直流桩的输入功率通常在15-360千瓦,又被称为快桩。

《白皮书》重点剖析了包括充电时段特征、单次充电特征、快慢充使用特征、充电设施功率使用特征等九项用户公用充电行为。

中汽协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发布会上表示,该研究有利于指导政府和运营商规划公共充电网络建设、优化网络布局,调整快、慢充桩的比例。

《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单次充电量25.6度,平均单次充电时长49.3分钟,平均单次充电金额25元,日充电1.4次。

在公用桩充电场景中,由于充电效率高,96%的用户会首选快充桩;同时,用户更偏好使用大功率充电设施,选择120千瓦及以上功率充电设施的用户占比到达72%。

在充电场站选择方面,拥有一定规模、具备配套服务设施的充电场站成为用户首选选择率为66.85%

仝宗旗对界面新闻表示,根据场景不同,未来在公共充电领域,能给车主提供一定增值服务的中大型充电场站或成为主流。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70.5%的用户认为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时间过长,约47%用户认为高速服务充电功率小、快充桩少。

近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快速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超12个百分点。

乘联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85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新能源车销量和保有量的迅速上升,带动了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建设的强劲需求。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万台,同比增99.1%。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充电基础设施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言人梁昌新指出,但仍存在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居民小区建桩难充电难、充电市场运行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白皮书》建议,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数量与质量,化解建设布局结构不平衡、地域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新建、改建、扩容等方式,调整快、慢充比例。同时,重点加强高速服务区、居民社区等“痛点”场景的充电桩建设密度。

仝宗旗指出,为推动充换电网络发展,可以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倡导小区私桩共享,以及建设储充一体桩。

对于目前车企推出的超快充桩建设,仝宗旗认为,由于超充桩成本更高,以及电池安全性存在考验,政策层面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

此外,《白皮书》提出,充电场站应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布局虚拟电厂业务,以助力碳中和。于翔指出,光储充一体化也能降低电网侧压力。

于翔同时对充电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他表示,未来充电服务将以公共充电的快充为主,社区充电的交流桩为辅助,超级快充和换电会形成快速补能的节点网络,服务于车主的不同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未来新能源车将用掉一成全国发电量

白皮书提出,充电场站应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布局虚拟电厂业务。

管家婆马报图今晚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匡达

记者 | 戴晶晶

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用电量,将占到全国发、用电量的10%以上,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用电行业之一。

3月7日,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下称中国充电联盟)联合能链智电(NASDAQNAAS 发布《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 (下称《白皮书》) 。能链智电副总裁于翔在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于翔提到,充电行业对电力容量的需求呈现几何式地倍增,或许在十年内,整体规模还会增长15-20倍。

充电桩主要分为公共充电桩、专用充电桩和自用充电桩。根据中国充电联盟,中国最主要的公共充电桩运营商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和小桔充电,五者累计市场占比近70%。

充电桩又能分交流桩和直流桩两大类。交流桩俗称慢充桩功率一般为7千瓦;直流桩的输入功率通常在15-360千瓦,又被称为快桩。

《白皮书》重点剖析了包括充电时段特征、单次充电特征、快慢充使用特征、充电设施功率使用特征等九项用户公用充电行为。

中汽协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发布会上表示,该研究有利于指导政府和运营商规划公共充电网络建设、优化网络布局,调整快、慢充桩的比例。

《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单次充电量25.6度,平均单次充电时长49.3分钟,平均单次充电金额25元,日充电1.4次。

在公用桩充电场景中,由于充电效率高,96%的用户会首选快充桩;同时,用户更偏好使用大功率充电设施,选择120千瓦及以上功率充电设施的用户占比到达72%。

在充电场站选择方面,拥有一定规模、具备配套服务设施的充电场站成为用户首选选择率为66.85%

仝宗旗对界面新闻表示,根据场景不同,未来在公共充电领域,能给车主提供一定增值服务的中大型充电场站或成为主流。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70.5%的用户认为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时间过长,约47%用户认为高速服务充电功率小、快充桩少。

近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快速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超12个百分点。

乘联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85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新能源车销量和保有量的迅速上升,带动了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建设的强劲需求。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万台,同比增99.1%。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充电基础设施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言人梁昌新指出,但仍存在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居民小区建桩难充电难、充电市场运行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白皮书》建议,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数量与质量,化解建设布局结构不平衡、地域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新建、改建、扩容等方式,调整快、慢充比例。同时,重点加强高速服务区、居民社区等“痛点”场景的充电桩建设密度。

仝宗旗指出,为推动充换电网络发展,可以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倡导小区私桩共享,以及建设储充一体桩。

对于目前车企推出的超快充桩建设,仝宗旗认为,由于超充桩成本更高,以及电池安全性存在考验,政策层面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

此外,《白皮书》提出,充电场站应推进光储充一体化,布局虚拟电厂业务,以助力碳中和。于翔指出,光储充一体化也能降低电网侧压力。

于翔同时对充电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他表示,未来充电服务将以公共充电的快充为主,社区充电的交流桩为辅助,超级快充和换电会形成快速补能的节点网络,服务于车主的不同需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