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银箭财经
2023年5月31日,乳业“百亿俱乐部”新成员新希望乳业(简称“新乳业”)做出战略大调整,发布《2023-2027战略规划》。
战略目标发布2020年财报时的“三年倍增,五年力争进入全球乳业领先行列”转变为“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提升企业价值,五年实现净利率倍增”。可见,刚刚营收破百亿的新乳业将从外生增长的道路向内生增长所过渡。
从瑞典利乐公司超高温灭菌奶加工设备和无菌灌装系统引进国内,大幅度提升奶类保质期,使得奶类可以运输全国的突破性;到现在运输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超巴氏技术的出现,我国乳业已步入从普及覆盖率到寻求品质提升的下半程。
近年来,伴随着民众对乳产品认知度的提升,以及蒙牛、伊利等全国性乳企品牌力的成型,也让乳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使得偏地域性乳企的“突围战”愈发困难。那么,新希望乳业此次重定“五年规划”,能够帮助其剔除隐忧,站上全国性乳企第一梯队吗?
一、“乳企黑马”新乳业,达成百亿营收成就
新乳业应当属于会受大多数投资者青睐的企业。
从企业盈利角度来说,新乳业无论从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处于稳定增长中。从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新乳业实现营收100.06亿元,同比增长11.59%;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15.77%。并且,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增速继续呈现上扬趋势,归母净利润6108.15万元,同比增长40.56%,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15.57%。
通常来说资本逐利,营收与净利润是否增长就成为最直观去评判一家公司发展好坏的标准,这也使得每到财报季,往往财报数据不好的公司信息公布得越晚。而财报数据也基本成为上市企业们二级市场走向的“晴雨表”。
从当前国内上市乳业所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新乳业的百亿营收已经让其位列国内乳企的“个位数”行类。
从企业发展方向来说,低温奶作为占新乳业营收超50%的主营业务,其成长空间大于更为普及的常温奶。一方面是,常温奶赛道已经雄踞着伊利与蒙牛两大乳企,很难再发生变数;另一方面,伴随着消费者对于风味、口感与品质的追求,需求端也正在从常温奶向低温奶所倾斜。
据公开数据可知,2017年~2021年,低温奶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7%,远高于中国乳制品行业2017年~2021年约为年均复合增长率的6%。凯度消费者指数数据显示,2023年1-4月新鲜牛奶的销额同比增速达到7.4%,受到年轻和高收入家庭青睐。
不过,低温奶由于保质期、冷链运输的限制,话语权大都仍在地域性乳企手中。这对于新乳业来说,现阶段仍是利大于弊的。回溯新乳业发展历程,从2001年至今新乳业并未停下自身并购的角度。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即使在2019年上市之后,新乳业还收购了现代牧业、澳牛乳业、夏进乳业、一只酸奶牛等多家企业。当前新乳业拥有1个主品牌和15个子品牌,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牌矩阵。
地域性品牌在当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往往更受到本土经销商与消费者更为信任与认可,自身拥有着良好的用户黏性与复购率,这些特点不仅使得新乳业子品牌在本土市场规模较为稳定,还节省了一大批开拓市场的经费。
近年来,新乳业不断的并购,也使得其像是没有瓶颈期,超越三元,成为更快突破百亿的乳企。
此外,无论对于投资人还是消费者都喜欢“听故事”,新乳业把自身品牌“故事性”拿捏得尤为得当。以旗下品牌朝日唯品所举例,所推出的牧场酪乳,就主打循环农业理念,提出了“100%纯正奶源”“安心美味”等概念。
一方面通过循环农场、环保的概念树立起了自身的高端形象,另一方面极其契合一二线市场当前追求绿色、健康与品质的高消费群体。
二、规模化与差异性,扩张路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幅并购与差异性打法所带动的增长与规模化,在快速增加新乳业“体积”的同时,并不能完全夯实成长的每一步、增加或维持其“密度率”。所造成的隐患譬如那边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人忧心忡忡。
就像是歌德《浮士德》道:“凡物有成必有毁。”
前文所述并购让新乳业快速突破百亿,并且迅速站稳地域性市场。不过,就是由于地域性品牌消费规模过于稳定,本地规模的突破上并不容易。加上,地域性品牌离开了本土品牌力几乎不复存在,所以说开拓其他市场也极其艰难。
所以说,并购可以让新乳业一时得到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对于新乳业的品牌矩阵来说,这15个子品牌,至今未出现全国性深入人心的大单品,各据一方也难以形成由点到面的品牌聚合效应与造就良性的反哺机制。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超巴奶的兴起,让蒙牛、伊利这类全国性的头部企业产品覆盖的市场半径大大增加。当一个定量市场新玩家越来越多,未来市场的竞争也大概率会进一步加剧。换句话来说,新乳业子品牌地域性优势将会逐渐走弱,这对新乳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近年来,新乳业能够“量价齐飞”,也正是因为其主攻的低温奶市场与伊利、蒙牛主营的常温奶市场存在“差异性”。如今,蒙牛、伊利等全国性品牌都大举向低温奶市场跃进,一旦这种差异性不复存在,新乳业可能会陷入低温奶赛道的“囚徒困境”中。
如若新乳业偏安一隅,走向“小而美”的路线,也并不符合新乳业之前立下成为全球领先乳企的战略目标。
在财务报告上,良性资产的并购确实能够让营收与净利润快速增长,但多过的并购也会严重影响一家公司的商誉与负债率。并且,并购初期两家企业之间大概率会出现“磨合期”,如若不顺利也会导致一些经营数据走弱。
根据新乳业的财报数据来看,其负债总额与资产负债率已处于节节攀升的趋势。2019年~2022年,新乳业总负责分别为33.08亿元、57.18亿元、66.35亿元和68.25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66%、66.65%、69.81%和71.91%。
同期32家上市乳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04%、49.39%、54.52%、58.89%。两者相较,新乳业各期资产负债率均高于行业平均值,且最少高出13个百分点。
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也很难让新乳业继续靠着并购“翘起杠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新乳业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提出“未来的增长来源将以内生增长为主,投资并购为辅,努力将负债率在未来五年降低 10个百分点。”可见,新乳业自身也意识到了隐患不清早晚必成大患。
根据新乳业招股书与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新乳业净利率持续下滑,从2017年的4.96%,降为2022年的3.62%。而2022年蒙牛和伊利的净利率水平分别为5.60%和7.59%。
并且,新乳业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33.85%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24.04%,成为新乳业2014年有统计数据以来9年中最低的一次。而2022年蒙牛的毛利率为35.3%,伊利的毛利率为32.52%。
多次并购也给新乳业带来了极高的商誉值。截至目前,新乳业目前商誉有11.9亿人民币,占总资产12.5%。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新希望六和2022年营业收入1415.08亿元,其商誉值为12.1亿人民币,与营收100.06亿的新乳业大差不差。并且,同行业的伊利是3.54%,光明是3.4%。商誉是可辨认净资产变动后首先抵减的项目,只要子公司亏损,商誉大概率会减值。
就连蒙牛这种乳业巨头也因收购产生的商誉“吃过亏”,蒙牛当年以收购方式扩张自家奶粉赛道,结果市场反响并不如预期,让蒙牛于2016年造成了22.54亿元的商誉减值,直接使得蒙牛当年净利润由盈转亏,在奶粉行业“一蹶不振”。
新乳业多年来并购了那么多企业,一旦有哪家企业爆雷,新乳业自然难逃其咎。而且,新乳业并不是没有受过子公司的“牵累”,去年4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澳牛乳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后,新乳业当天股价从12.17元/股左右一路下跌,其中4月27日一度跌破10元/股。
不过,美国管理学教授卡斯特所说:“现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务是应付变化。”对于旗下子品牌妥善运营与管理,也会有着“1+1>2”的效果。
正如荷兰合作银行所评出的2021年全球第一乳企兰特黎斯(Lactalis)集团,其营收的快速增长能够问鼎全球第一主要就是通过并购实现的。2010年起,兰特黎斯通过超60笔并购,将商业版图从欧美扩张到了中东和非洲等地区。这使得其营收从2010年的94亿欧元增长至283亿欧元。
如若未来新乳业对其子品牌矩阵能够良好地管理与运营,在低温奶赛道未来并非没有概率成为当前常温奶赛道的蒙牛与伊利。当然,前提是新乳业在并购扩张走向规模化的同时,能够维持自身密度率、夯实质量。从新乳业所公布的《2023-2027战略规划》来看,新乳业已经走在了“查缺补漏”“存优去劣”的路上。
2023年仍旧是新乳业艰巨的一年。在新乳业《2021~2025战略规划》曾提出了“ 三年翻倍,五年力争进入全球乳业领先行列”的战略目标。
2021年新乳业确实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67亿元,同比增长32.87%。新乳业在2021年的年报中还制定了2022年的经营目标——收入20%的增长,达到107.60亿元,
现实是,新乳业2022的经营目标2022年并未实现,公司仅实现营收100.1亿元,同比增长11.59%。新乳业如果还想实现“三年倍增”的目标则需要在2023年取得营收34.85%的增长。这是一个从招股书披露期至今,新乳业从未实现过的营收增速。
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的名誉主席说过:“不试试看 ,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谁能够断定新乳业就不会成为中国版的兰特黎斯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