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在布拉格,卡夫卡和哈谢克喊出了“受够了心理学”

卡夫卡和哈谢克都来自布拉格,他们的作品都在探讨人怎么去面对一个巨大的官僚化机制(卡夫卡)或军事化机制(哈谢克):K面对的是法庭和城堡,帅克面对的是奥匈帝国军队的极权。

学者钱理群:对知识分子而言,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当代青年和孔乙己发生共鸣,就是从中看见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地位。”

米兰·昆德拉:对鲁西迪《撒旦诗篇》的势利,显示欧洲这个“小说的社会”抛弃了自己

《撒旦诗篇》出版后鲁西迪性命堪忧,这一可怕现实一方面使得他长久生活于死亡威胁之中,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这部小说自身。

【专访】学者张莉:从女性立场出发解读文学,并不是将女性作为受害者来理解

张莉以爱情话语和女性命运为线索,串联起了百年来中国小说的变迁。从沈从文、郁达夫到萧红,她试图调整当下时代对于文学经典的读法,就像一代代的写作者那样,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孙歌:竹内好提出“如何进入历史”的问题,我们今日仍在面对

竹内好曾经慨叹过,日本的社会科学与文学没有找到共同语言,这影响了思想运动的涵盖面,削弱了思想立足于国民生活的可能性。他一生正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不断推进着这种促使社会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共同语言”的形成。